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

2015年04月30日查看PDF原文
分享到:
专业分工,从而集中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技术服务等将会越来越多地由外部专业企业来处理,这为软件外包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二)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1、全球服务外包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球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1,200亿-1,300亿美元,增长率为10%左右,是全球IT技术及相关服务支出增长率的近2倍。2012年我国完成合同金额612.8亿美元。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约27%。
                                        43
    2、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整体而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北美市场为中国外包企业最大的离岸市场,其市场份额为50%,日本市场份额为30%,欧洲市场为11%,其余地区占约9%。
2012年,美日欧等国经济低迷,加大了中国供应商离岸市场接包的难度,导致企业离岸业务增速由2011年的22%下降至2012年的3.88%,下降速度明显。与此相反,2012年领军企业的在岸业务保持了32.53%的增长。
    2013年,随着国内服务外包规模的稳步增长,大额合同数量和规模仍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从交易类型看,大额ITO合同依然占较大比例,KPO份额仍进一步扩大。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离岸大额合同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和离岸在岸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的背景下,在岸大额外包合同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扩大。
    3、国内外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巨大
    IT服务是IT投资支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又是IT服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以网络和通信设施为基础,全球范围内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将工作任务分解、分配、生产并最后组合到一
                                        44
起。这些特性使得软件与信息服务在优势互补的条件下适合开展外包业务。
     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十二五”规划中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国际性厂商与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战略合作的加深、以及中国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外包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发布的《2014中国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首次迈上3万亿元台阶,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3.3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2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3830.5亿元,同比增长13.8%。软件业对社会经济贡献日益提升,2013年软件业创造的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软件从业人员47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1.2%,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4%。报告还显示,2013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对服务外包需求明显提高。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统计,2013年我国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需求占比达到创纪录的19.2%,已经超过金融业的19%成为信息技术服务的主要发包来源。同时金融业和通信业仍稳居第二、第三发包源。
     为应对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要求,2012年业界掀起一股企业并购热潮。由行业领先企业引领的并购热潮使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式格局得到了重组,产业整合的趋势更加的明显。国内软件服务企业同时也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不断向高附加值业务领域拓展。
    4、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未来前景
    从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从国际市场看,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以17%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球离岸市场规模将达到1,991亿美元。只要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中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
                                        45
根据《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国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执行额将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幅保持40%左右,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达到28%左右,按照最近两年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增长态势,到2015年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85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完全有可能。
    其次,从国内市场看,在岸服务外包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大型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将逐步释放出更多的服务需求,中国国内市场服务需求潜力要远远大于印度国内市场的服务需求,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而言,未来在岸外包市场增长空间也将大于国际市场的增长空间。根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达到129.3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1%,超过了离岸业务执行额的增长速度。目前,国内开放最快的是金融和通信市场,未来包括能源、钢铁、航空、交通等行业大型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等部门都将加快释放外包业务,在岸外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国内市场巨大的潜在服务需求,吸引了众多国际服务供应商如IBM、Infosys、塔塔等纷纷进入中国参与分享市场份额。我国许多以承接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服务外包企业,也纷纷转向开拓国内外包市场,积极承接在岸外包业务,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是以承接在岸外包业务为主。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在岸外包业务的发展,比如南京、广州、深圳、无锡、厦门等示范城市已陆续出台在岸外包扶持政策。
(三)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几年,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从事软件外包服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且未来仍将维持激烈的竞争态势。新进入市场的外包服务公司,企业之间为了赢得客户青睐不断采取价格战术来增加自身竞争优势,导致竞争加剧。
    2.人才流失的风险
    作为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公司最主要的经营成本是人力成本。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后续业务的重要保证。由于行业
                                        46
内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较大,公司如想留住现有人才或对外招募其他人员,将会付出高额的成本,如果公司内部的薪酬或激励制度无法匹配人才的需求,公司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3.技术更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的更新日益加快,企业必须紧跟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知识的储备与更新,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持续的改进与创新,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如果公司对于行业相关的技术和市场变化趋势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不能及时跟进,则会导致新产品的研发和重要产品的战略制定等偏离正确方向,面临相应的技术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四)行业壁垒
    软件外包行业属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人力密集型行业。在市场、业务、技术、人才等众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和行业门坎。
    1、规模效应与软实力壁垒
     由于软件外包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会被淘汰出局。软件外包的规模,包括技术团队、行业、客户等多个方面,对人力资源支撑、现金流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高新技术企业、CMMI体系认证、ISO管理认证、信息安全体系认证等软实力,也成为软件外包企业的基本要求,这从不同层面形成进入壁垒。
    2、知识与经验壁垒
    行业知识的积累在项目前期即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合作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为客户服务的各环节,企业对于软件外包行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深刻影响了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从而最终决定项目的成败。行业知识与经验的持续积累,成为行业进入壁垒之一。
                                        47
    3、人才壁垒
    高端核心人才是软件外包企业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高端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从软件外包行业成长起来的高端人才,以技术为基础,结合行业经验的优势,在业务拓展中将形成竞争优势。而高端人才属稀缺资源,新进企业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的困境。
(五)影响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软件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软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2年4月,工信部下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
    (2)市场前景广阔
    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的政策引导以及强劲的内部需求促进了中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政府、金融、通信、能源、企业等行业用户越来越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业务与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逐年攀升。随着“十二五”计划逐步实施,我国信息化市场又将启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未来软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3)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一方面软件行业的不断创新和技术更新换代使得软件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更符合需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国内传统产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极大
                                        48
地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软件行业通过不断跟踪、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把握国际先进的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断发展壮大,对本行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国际竞争对手的冲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软件企业面临着与国际着名软件企业在客户、产品、营销、人才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全面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促进国内软件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国际市场的接轨加快了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提高了建设水平,为国内软件产业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影响本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技术升级成本较高
    由于本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特点,需要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但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往往成为众多软件企业面临的瓶颈,制约了行业整体的发展。
    (2)复合型人才不足
    随着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复合型人才在现阶段十分缺乏。
    (3)知识产权观念薄弱
    软件产品研发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研发人员和资金。但软件产品复制简单,扩散快,容易
分享到:

新三板行情

  • 三板做市
  • 三板成指
  • 领涨榜
  • 活跃榜
  • 自选股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成交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