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后剩余股权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在丧失控制权之日的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十)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标准为,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在 2000 元以上。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1)外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本公司除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外,所有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 5%,分类估计折旧年限如下: 类 别 使用年限 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 房屋建筑物 10—40 5 9.50—2.38 专用设备 15—18 5 6.33—5.28 通用设备 10—18 5 9.50—5.28 动力设备 14—18 5 6.79—5.28 仪器仪表 10 5 9.50 运输设备 12 5 7.92 其他设备 10 5 9.50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详见资产减值相关会计政策。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十一)在建工程 本公司按固定资产新建、扩建等发生的实际支出确认在建工程。为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在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期末在建工程按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 额,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十二)借款费用 1.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因购建或者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借款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于当期确认为费用。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所购建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其他辅助费用于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2.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1)开始资本化,当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开始资本化: 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②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2)暂停资本化,若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 3 个月,暂停 借款费用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3)停止资本化,当所购建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资本化金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为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2)一般借款的资本化金额为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的乘积。 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十三)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确认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益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3)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购入的无形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确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以投资者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 的第 4 条和第 9 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3.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经营期短于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经营期的年限摊销;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按受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二者之间较短者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且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专有技术按 10 年摊销,计算机软件按 3-6 年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自无形资产可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要扣除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视为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 本公司定于期末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 资产减值》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十四)长期资产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的,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减值损失。 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资产减值准备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算并确认,如果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是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资产组合。 商誉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本公司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在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时,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 (十五)职工薪酬 1.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本公司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 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如能够可靠计量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1)设定提存计划 本公司按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以当地规定的缴纳基数和比例计算应缴纳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设定受益计划 本公司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本公司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所有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包括预期在职工提供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的十二个月内支付的义务,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予以折现。 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转回至损益。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按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和结算价格两者的差额,确认结算利得或损失。 3.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在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或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两者孰早),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十六)预计负债 本公司涉及诉讼、产品质量保证、债务担保、亏损合同、重组事项时,如该事项很可能需要未来以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其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确认为预计负债。 1.预计负债确认原则 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本公司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