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和部分转移。金融资 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 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 工具投资)之和。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 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 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之和。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 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4、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 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则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 分;本公司若与债权人签定协议,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方式替换现存金融负债, 且新金融负债与现存金融负债的合同条款实质上不同的,则终止确认现存金融 负债,并同时确认新金融负债。 对现存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合同条款作出实质性修改的,则终止确认现存金融 负债或其一部分,同时将修改条款后的金融负债确认为一项新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时,终止确认的金融负债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 (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若回购部分金融负债的,在回购日按照继续确认部分与终止确认部分的 相对公允价值,将该金融负债整体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给终止确认部分 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 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 市场的金融工具,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估值时,本公司采用在当 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选择与市场 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 并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 实可行的情况下,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6、 金融资产(不含应收款项)减值的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以单项或组合的方式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的金融资产( 债务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取决 于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发生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 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如果该金融工具的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 1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 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通常逾期超过 30 日,本公司即认为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除非 有确凿证据证明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如果金融工具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信用风险较低,本公司即认为该金融工具的信 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十二) 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1、 应收款项融资 本公司取得的票据按承兑人分为银行承兑、财务公司承兑及其他企业承兑。承兑人 为银行的应收票据,公司预期不存在信用损失。若应收票据为财务公司承兑及其他 企业承兑,则将此票据视同为应收账款予以确定预期信用损失。 2、 应收账款 本公司对所有应收账款根据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提坏账准备。在以前年 度应收账款实际损失率、对未来回收风险的判断及信用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预期损失率并据此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如下: 期末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的应收账款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在计量其预期信 用损失时,基于账面余额与按该应收账款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之间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当在单项工具层面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充分证据时,本公司参考历史 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判断,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 账款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确定组合的依据 除已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外,公司根据以前年 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按账龄段划分的具有类似信用 账龄组合 风险特征的应收账款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 时情况分析法确定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 进行单项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 其他组合 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如经减值测试未发 现减值的,则不计提坏账准备。包括合并报表范围内的 母子公司间的应收账款。 按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方法(账龄分析法、其他方法) 账龄组合 账龄分析法 其他组合 不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划分为账龄组合的应收账款,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 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 算预期信用损失: 账龄组合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1 年以内 5 1-2 年 10 2-3 年 25 3-5 年 75 5 年以上 100 其他组合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内部应收款 0 2、其他应收款 除应收账款以外其他的应收款项(包括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的减值损失计 量,参照本 “附注三、(九) 金融工具、(6)金融资产(不含应收款项)减值的 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处理。 (十三) 存货 1、 存货的分类 存货分类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等。 2、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时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3、 不同类别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产成品、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 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 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 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 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 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 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期末按照单个存货项 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 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 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则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除有明 确证据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市场价格异常外,存货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以资产负债表 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本期期末存货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以资产负债表日市场 价格为基础确定。 4、 存货的盘存制度 采用永续盘存制。 5、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 (十四) 合同资产 (1)合同资产的确认方法及标准 本公司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之间的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合同资 产或合同负债。本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 (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列示为合同资产。同一合同下的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 (2)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合同资产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 损失。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合同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则本公司对该合 同资产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对于划分为其他组合的合同资 产,比照前述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计量方法处理。 (十五) 合同成本 (1)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