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组合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目前状况以及考 虑前瞻性信息,单项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率。 3. 基于账龄确认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账龄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的账龄自确认之日起计算。 账龄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 1 年以内(含 1 年) 1% 1-2 年 10% 2-3 年 20% 3-4 年 30% 4-5 年 50% 5 年以上 100% 4. 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单项计提判断标准 项目 单项计提的判断标准 单项计提 客户已经申请破产或经营异常 (十五)其他应收款 1. 其他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若某一客户信用风险特征与组合中其他客户显著不同,或该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本公司对该其他应收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除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之外,或当单项其他应收款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其他应收款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对划分为组合的其他应收款,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 12 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2. 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组合类别及确定依据 本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其他应收款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项目 确定组合依据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目前状况以及考虑前 账龄分析组合 账龄 瞻性信息,分账龄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率,详见“账 龄组合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组合 合并范围关联方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目前状况以及考虑前 瞻性信息,单项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率。 3. 基于账龄确认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账龄计算方法 其他应收款的账龄自确认之日起计算。 账龄 其他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率 1 年以内(含 1 年) 1% 1-2 年 10% 2-3 年 20% 3-4 年 30% 4-5 年 50% 5 年以上 100% (十六)存货 1. 存货的分类 存货分类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2. 取得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取得存货时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3.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1)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如果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用于出售的材料等,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按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一般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则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具体政策: 本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一般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库存商品跌价计提政策充分考虑了在手订单、近期售价、存货库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则单独确定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并与各自对应的产品成本进行比较,二者差额计入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已有订单和合同的产品,优先按照合同价测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无合同部分根据近期平均销售单价考虑其预估售价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4. 存货的盘存制度 采用永续盘存制。 5.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1)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转销法; (2)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 (十七)合同资产 1. 合同资产的确认方法及标准 本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的,确认为合同资产。本公司拥有的无条件(即,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 2.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 (1)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若某一客户信用风险特征与组合中其他客户显著不同,或该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本公司对该合同资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除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合同资产之外,或当单项合同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合同资产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合同资产,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组合类别及确定依据 合同资产组合 1:产品销售 (2) 基于账龄确认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账龄计算方法 合同资产的账龄自确认之日起计算。 账龄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率 1 年以内(含 1 年) 1% 1-2 年 10% 2-3 年 20% 3-4 年 30% 4-5 年 50% 5 年以上 100% (十八)长期股权投资 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及其判断依据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即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类别的判断依据 ① 确定对被投资单位控制的依据详见“本附注三、(七)控制的判断标准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 法”; ② 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依据: ③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 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公司通常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判断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A.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并相应享有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投资方可以通过该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达到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B.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制定过程。这种情况下,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可以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可以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C.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有关的交易因对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经营具有重要性,进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 D.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有权力主导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活动,从而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E.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因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依赖投资方的技术或技术资料,表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公司在判断是否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时,不限于是否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形,还需要综合考虑所有事实和情况来做出综合的判断。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④ 确定被投资单位是否为合营企业的依据: 本公司的合营企业是指本公司仅对合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合营安排的定义、分类以及共同控制的判断标准详见“本附注三、(八)合营安排的分类及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方法”。 2.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