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晶光电: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08月19日查看PDF原文
分享到:
  确定组合的依据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应收银行承兑汇票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
                                  票据类型      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
应收商业承兑汇票                                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账款--合并范围内关联方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
组合                                            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                账龄        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
                                                用损失

其他收账款--合并范围内关联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  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
方组合                                          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其他应收款账龄与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              账龄        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2. 账龄组合的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

  账  龄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期信用损失率(%)          预期信用损失率(%)

1 年以内(含,下同)                      5.00                          5.00

1-2 年                                    10.00                        10.00

2-3 年                                    30.00                        30.00

3-4 年                                    50.00                        50.00

4 年以上                                  100.00                        100.00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的账龄自款项实际发生的月份起算

  3. 按单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的认定标准

  对信用风险与组合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应收款项,公司按单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十二) 存货

  1. 存货的分类

  存货包括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 存货的盘存制度

  存货的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4.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1) 低值易耗品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2) 包装物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5. 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十三) 长期股权投资

  1.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判断

  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存在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认定为共同控制。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认定为重大影响。

  2. 投资成本的确定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把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在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达到合并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在购买日按照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1)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把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等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但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3) 除企业合并形成以外的: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3. 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4.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投资至丧失控制权的处理方法

  (1) 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判断原则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的,公司结合分步交易的各个步骤的交易协议条款、分别取得的处置对价、出售股权的对象、处置方式、处置时点等信息来判断分步交易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各项交易的条款、条件以及经济影响符合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通常表明多次交易事项属于“一揽子交易”:

  1) 这些交易是同时或者在考虑了彼此影响的情况下订立的;

  2) 这些交易整体才能达成一项完整的商业结果;

  3) 一项交易的发生取决于其他至少一项交易的发生;

  4) 一项交易单独看是不经济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并考虑时是经济的。

  (2)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会计处理

  1) 个别财务报表

  对处置的股权,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剩余股权,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转为权益法核算;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2) 合并财务报表

  在丧失控制权之前,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丧失对原子公司控制权时,对于剩余股权,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3) 属于“一揽子交易”的会计处理

  1) 个别财务报表

  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丧失控制权之前每一次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2) 合并财务报表

  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丧失控制权之前每一次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十四) 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

  2. 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类  别              折旧方法      折旧年限(年)    残值率(%)      年折旧率(%)

运输设备          年限平均法              5              5.00            19.00

办公设备          年限平均法              3-5              5.00          19.00-31.67

机器设备          年限平均法              5-10              5.00          9.5-19.00

电子及其他设备    年限平均法              5              5.00            19.00

  (十五) 无形资产

  1. 无形资产包括软件及专利使用权,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系统合理地摊销,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具体如下:

  项  目                          使用寿命及其确定依据                摊销方法

软件                          10 年,预计使用年限                    年限平均法

专利使用权                    5-7 年,根据授权期限                    年限平均法

  3. 研发支出的归集范围

  (1) 人员人工费用

  人员人工费用包括公司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研发人员同时服务于多个研究开发项目的,人工费用的
分享到:

新三板行情

  • 三板做市
  • 三板成指
  • 领涨榜
  • 活跃榜
  • 自选股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成交额(万)